你的恋爱中藏着你的童年依恋

可能听了这么多“方法论”,恋的童我们也需要对自己更了解,爱中才更能对上一段感情进行反思,年依重新开启下一段感情。恋的童比如在恋爱中我们通常不理解自己很多行为,爱中为什么这是年依个渣男,为什么还是恋的童不能放手呢?为什么闺蜜那么好的姑娘,还是爱中会陷入这么糟糕的感情中呢?感情通常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样,既蕴含着极致的年依吸引力,就仿佛有了亲密关系就可以解决了我们曾经遇到的恋的童所有问题,同时,爱中在其中,年依很多人又会感受到从未感受到的恋的童痛苦,例如失恋时遇到的爱中巨大丧失感。
就如同这些事例一般:
(1)女孩小丽一直没敢谈恋爱,年依一直害怕自己陷入无法自拔,害怕自己变得歇斯底里,直到遇到了一个追求自己的男孩子,她想试一下,跟这个男孩才约会了两个月,就经常觉得,和男孩子在一起让自己丧失了自由,害怕对方觉得自己无理取闹,不敢主动找Ta,但是同时也害怕对方找自己,和对方在一起会经常找对方的不足,于是最后和男孩子提了分手。
(2)而另一个男孩子遇到的问题截然相反,自从和女朋友在一起之后,经常令自己陷入了一种悲哀的担忧中,担心她觉得自己不够诱人,每天在思考,为什么对方不理自己,不主动发消息,打电话,即使Ta知道另一半在忙,并且Ta们每天有很多相遇的时间,但还是会担心对方离开自己。
(3)小文和丈夫结婚多年,却已经陷入了全然的孤独。丈夫不是一个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探讨我们之间关系的人,夫妻关系由于缺少沟通,逐渐变糟。丈夫几乎每天都熬夜加班,而到了周末,也主要与朋友约出去玩。
在感情中的痛苦会不断让我们反思,自我批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自己这么痛苦呢?
其实,据研究证明,不论人们的过去经历,早先关系还是性格类型,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在的情感问题有所关联
其中,辛迪·哈赞(Cindy Hazan)与菲利普·谢弗
(Phillip Shaver)的研究显示,成人会向Ta们的伴侣表现出一种依恋的范式,这与孩子向父母表现出来的依恋范式非常类似。随着Ta对成人依恋理论学习的深入,阿米尔渐渐发现,成人依恋行为无处不在。Ta开始意识到这种视角对日常生活有着非比寻常的指导意义,也能在许多人的恋爱关系中产生帮助。
一、基因选择:
鲍尔比认为,在整个进化史中,基因选择令人们变得更有依恋性,如此一来更有生存优势。在史前时代,单单依靠个体自身的人,很难在猎食者面前保护自己周全。因此,这些依靠着亲密伴侣而活下来的人,往往会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偏好传递给下一代。事实上,正因为对亲密角色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大脑才进化出一种生物性机能,专门负责建构与规制我们与依恋对象(包括父母、子女以及爱侣)的联结。
这种机能就是依恋体系(attachment system),这是一种确保我们必须通过接近所爱之人,才能保证安全的情感与行为的集合。这种机制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一旦离开母亲,就会陷入疯狂,不断地张望,或是止不住地哭喊,直到跟母亲重新接触上。这些反应就是防御行为(protest behavior),我们直到成年后还依然会显露出来。在史前时代,与同伴的亲密关系事关生死,因此我们的依恋体系将这种亲密关系视为不可或缺的。我们大脑的情绪系统,从远古的智人那里延续下来,我们的情感中,暗含着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应对危险的方式。在现如今的亲密关系中,我们的感受与行为与远古的祖先,几乎别无二致。
二、早期经验:
玛丽·梅因(Mary Main)后来也发现,人们在生命早期对于养育者的依恋方式,也会按照不同类型延续到成人阶段,甚至还会影响到Ta们自己今后的教养方式。辛迪·哈赞和菲利普·谢弗以玛丽·梅因的研究作为基础,发现在恋爱关系中,成年人也会具有不同的依恋风格。
成人依恋风格的种类
依恋风格是人们在恋爱关系中感知与反馈的习惯。成人依恋主要表现为三种“依恋风格”,这三种风格与儿童依恋研究的结果是类似的:主要为安全型、焦虑型以及回避型。安全型依恋的人群非常享受亲密行为,而且通常都温暖而有爱;焦虑型依恋的人群十分渴望亲密,常常对恋爱关系全情投入,但是又非常担心伴侣是不是同样地爱着Ta们;而回避型依恋的人则将亲密行为等同于独立性的丧失,Ta们总是尽可能地减少亲昵。安全型依恋的人群约占50%以上,焦虑型依恋约占20%,回避型依恋约占25%,而剩下的3%~5%则被归为第四种比较少见的类型,也就是焦虑回避型。
另外,每种依恋风格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
(1)对于亲密行为和伴侣关系有着不同视角
(2)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冲突
(3)对性爱持有不同态度
(4)对于自身诉求和需要的沟通能力有高下之分
(5)对于自己的伴侣和亲密关系有着不同的期许
在了解了理论的基础上,要如何去探索我们自身的依恋种类呢?
焦虑型:你非常愿意与恋人粘在一起,也非常善于亲昵的行为。但是你常常感到害怕,你害怕恋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乐意与你靠近。你会将很多情感精力投入到亲密关系中。伴侣的行为和感受哪怕有一丝小小的波动,你都会非常敏感,你将伴侣的行为过于强加给自己,这就会导致在亲密关系中,你将产生很多消极体验,也会很容易情绪低沉。如此一来,你很可能一时冲动,产生一些事后会后悔的语言和行为。不过,如果对方给予你足够的安全感和抚慰,你就能消除很大一部分的忧心,也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安全型:在恋爱中表现得温暖又体贴,这是你的天性使然。你享受恋爱中的亲密举动,也并不会对此过于担忧。你可以镇定自若地处理恋爱中的突发事件,也并不会轻易感到沮丧。你会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有效地传达给伴侣,同时也对伴侣的情绪暗示有着很强的解读与反馈能力。你会与伴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反思,同时也会在对方需要你的时候给予支撑。
回避型:对于你来说,保持独立性与自我价值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你非常看重恋爱关系中的自主权。即使你是愿意与对方接近的,但是伴侣近在咫尺的感觉还是令你很不舒服。你绝不会在亲密关系或者遭到拒绝这类事情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你并不愿意对伴侣完全敞开心扉,因此Ta们会抱怨你太过疏离。在亲密关系中,你对于伴侣表现出的任何关于控制和约束的信号,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但是要注意的是,时下有一种心理学理论逐渐流行,其秉持的保持独立,防止自己受伤,逐渐拉开与另一半的距离,首先,这在生理学的角度就难以立足了。事实就是,彼此的依赖是在生理上客观存在的,人们根本没得选择。再次,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只有在亲密关系中才能得到解决,逃避只会让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