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纷纷“涉险” 险企何以应对?
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近日,涉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车企“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名列其中。纷纷若后续得到银保监会的险企核准批复,宝马(中国)将正式拿下保险经纪牌照,涉险成为年内筹划进军保险业的车企第三家车企。
早在2018年,纷纷小鹏汽车已设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险企主要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涉险大股东为广东小鹏汽车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车企2020年8月,纷纷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险企今年1月和3月,涉险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相继完成工商注册。车企除了新能源车企,纷纷大型车企设立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中介机构的情况也不少见,广汽、一汽均已设立下属保险公司。
相较传统车企,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在保险业务方面的涉足更为深入,且布局速度明显加快。例如,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已推出了自营保险服务,以满足车主对保险服务的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主机厂纷纷开始“涉险”,并不只是短期利益分配的问题,更预示着车险市场变革将至。而新能源车企之所以成为这一变革的冲锋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汽车产业变革的必然。与传统燃油汽车分销模式不同,新能源车企则是全链条介入生产、销售及修理等多个环节,拥有新能源车前、中、后端的翔实数据,保险公司在风险数据积累以及保费制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遭遇挑战。
其二,利益博弈的产物。有业内人士认为,主机厂直接输出保费(新保+续保)和新客户,并掌握后端修理渠道,希望获得更高更稳定的中介费用,保险公司则需要考虑市场份额、渠道平衡、销售成本、合规等诸多因素,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博弈。
其三,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需要。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新能源车企了解个人客户和汽车的风险状况,未来可能推出更多定制化服务,使保险成为车企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大型车企来说,进军保险业可有效降低保险成本,同时获得一定的经营收益,也能整合产业链,丰富汽车售后服务的方式。
此外,智能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对车险产品本身产生影响。“除了法定的一些险种(保险责任),其它的很有可能从车险条款里消失,从而以非车险的面目呈现,例如责任险。”一位行业人士如是分析。
有行业资深人士预测,未来,车险提供商可能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型保险公司,其拥有品牌、服务优势,可以为巨大的车险存量市场和未涉足保险行业的车企提供服务;二是主机厂作为车险的发起方占据一定主导地位,保险公司也许会更多地充当配角(出单公司);三是专注于细分车险领域的特色保险公司。
当然,正如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评价特斯拉进军保险业务时说的,汽车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做汽车。车企进军保险行业,不会都是一帆风顺。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保险公司在车险领域的话语权势必会受到更多挑战。保险公司需要勤练内功,在精细化管理和特色经营方面下功夫,建立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可能到来的行业巨变。
- ·孔雀城:今年已完成70个项目复工,持续推进房源交付
- ·刘鹤王勇赴梧州指导工作!部分失事客机旅客家属赶往梧州!波音公司:将与东航开展合作并提供支持
- ·宏碁新款Swift X笔记本确认搭载英特尔ARC A370M独显
- ·网传东航近年来严控维修费用,不实!
- ·中国铁建:房地产仍有稳定的市场和需求空间,市场仍有结构性潜力
- ·摆脱青瓦台“帝王象征”,尹锡悦开启“龙山时代”接近民心?
- ·瑞能新能源任命Shah Capital创始人为公司新任董事
- ·价格狂涨四成,韩国首尔餐饮店开始囤面粉
- ·Huobi公布新中文名“火必”
- ·美国FTC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展开深入反垄断审查
- ·部分失事机组成员家属已抵达东航云南分公司
- ·律师状告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索赔1万元 法院已立案
- ·美元指数30日下跌
- ·大众汽车计划在北美投资至少71亿美元,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 ·东航空难 | 已发现部分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
- ·希腊超市开始限购面粉和葵花籽油
- ·希玛眼科:2022年中期实现收入8.82亿港元,同比增长69%
- ·财经早报:中央再提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5大举措稳定市场预期(1只新股)
- ·泰祥股份业绩三连降,全靠大众“撑腰”,还隐藏一大风险,凭啥转板?
- ·今年为何推出大规模留抵退税?财政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完善现代增值税制度
- ·俄罗斯指责乌克兰截留过境天然气 威胁从28日起减少对欧供应
- ·郑春荣:德国为何再炒“对华过度依赖论”
- ·芯成科技发布2021年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3828.2万港元同比增加94.82%
-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象信息“早预警”为何重要?
- ·俄媒: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称,将不邀请俄官员参加2023年会议
- ·多家地产公司董监高自购公司债券 多种方式传递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