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点播”成往事 视频网站“潜规则”停止了吗?
记者 李雨心
2021年10月4日,超前点播当话题#多个视频平台取消超前点播#出现在热搜榜时,成往可以说,事视视频网站会员制度迎来了一次极大的频网改变。从这日起,站潜饱受消费者诟病和吐槽的规则消费模式“超前点播”,开始逐渐淡出了网友们的停止视线,成为历史。超前点播
从2019年夏天的成往《陈情令》,到同年11月的事视《庆余年》,再到2021年的频网《扫黑风暴》,“超前点播”模式从在视频网站兴起,站潜为网络播放平台带去巨大收益,规则到被消费者“口诛笔伐”,停止以及被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点名,超前点播再到“寿终正寝”,只用了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超前点播”消失后,视频网站的会员制度仍争议不断,哪怕购买了价格不菲的网站会员,仍有越来越多的付费内容:单片付费、自动续费、畅享画质……花钱却得不到良好体验的现象,仍存在于视频网站消费之中。
《陈情令》到《庆余年》
“会员再付费”为何触众怒?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知名法律博主吴声威。2019年12月,他在社交平台宣布起诉视频网站“超前点播”,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在长达半年的博弈中,最终法院判决:爱奇艺公司单方增加“付费超前点播”条款的行为损害了吴某的主要权益,对其不发生变更合同的效力。
“当下的会员制度问题,主要是会员权益存在一定的不清晰。”接受采访时,吴声威认为,当下视频会员收费制度仍存在“弊病”。
超前点播,是指视频平台付费会员在已支付VIP会员费的基础上,额外支付每集数元的超前点播费,提前解锁剩下的剧集内容。这种模式的兴起,还要从2019年刷屏网络的爆款剧《陈情令》说起。当年6月,《陈情令》播出,视频在临近该剧大结局时开启“超前点播”,观众可以选择提前解锁最后5集内容,每集超前点播费6元。据媒体报道,《陈情令》片方曾在庆功宴上透露,该剧付费点播人数达520万人次,超前付费总金额达1.56亿元。
可以看到,“超前点播”模式为播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这种模式刚刚兴起时,消费者并没有察觉出什么异样。此后,各大视频平台都开启了“超前点播”模式。相关报告显示,在2020年1月至8月,近6成首播电视剧和近3成重点网络剧提供超前点播服务。
但到了同年11月开播的《庆余年》,消费者们开始“缓过劲来”了。当时该剧引发追剧热潮,播出平台相继推出“超前点播”付费模式,可在VIP抢先看6集的基础上,额外支付3元/集或50元可再提前多看6集。此番操作引发网友集体不满,认为付费成为会员后还要单独付费观看剧集内容,继而在网络中掀起一场巨大争议。随后,人民日报也发文痛批,指出“超前点播”吃相难看,一场平台与用户间的“博弈”也正式打响。而吴声威成为了这场博弈的参与者。
2019年12月16日,吴声威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同时晒出了民事起诉状,表示将起诉爱奇艺“超前点播”。他在文章中表示,作为爱奇艺的视频会员,在观看古装剧《庆余年》时,“不仅要看贴片广告,而且还要付费才能提前观看,一集费用高达3元——非常不可思议,印象中会员都是不需要另外付钱的,所以去看了一下协议和规则,才发现爱奇艺单方面修改了协议。”
从兴盛到消亡
平台与用户长期“博弈”
现在,点进吴声威的个人社交平台,仍能看到这篇置顶长文,不仅点赞超过6万,更有数千名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支持。在吴声威正式宣布起诉视频网站前,广大网友早已“苦‘超前点播’久矣”,人民日报也曾发文表示“VIP之外设置VVIP,额外掏钱才能享受超前点播,视频网站是在制造焦虑诱发用户消费”。
“案件的实体审理过程,大概持续了半年。2020年6月1日庭审进行了直播并当庭宣判,判决‘超前点播’对我不发生效力,爱奇艺不能对我另行收费,并赔偿我1500元的公证费损失。”吴声威说。
虽然吴声威胜诉,但“超前点播”的模式仍然存在,平台方继续推行超前付费点播模式,想要抢先获取内容的用户依然要付费。但随着该案的发酵,视频平台也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2021年8月,《扫黑风暴》开播启用“超前点播”模式,从15集开始推出超前点播,3元1集按顺序收取超前点播费,必须按照剧集顺序“逐级解锁”的方式引发网友不满。随后上海市消保委对此事明确提出批评,腾讯视频与爱奇艺承诺将进行改进,支持选集解锁。
到了2021年9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奉劝长视频平台“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并强调视频平台VIP服务应依法合规、质价相符。文中提到,长视频超前点播重自愿,逐集限制要取消:“视频平台规定单集收费、逐集购买或者逐集解锁,不论消费者是否需要,都必须按顺序购买才能实现超前点播,有损消费者自主选择权,违背消费者真实意愿。”
而就在该文发布后不到一月的时间,同年10月4日,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大视频平台先后宣布,取消备受争议的剧集超前点播服务。在历经两年的博弈后,“超前点播”终于成为了历史。
为何这种被消费者口诛笔伐的消费模式,仍在一片骂声中坚挺了两年呢?“从历史原因来看,视频平台习惯了临时加价、加码、减少会员权益。”吴声威说,其起诉“超前点播”时把贴片广告一起起诉了,但最终法院没有支持。“经常在视频平台看剧的用户会有印象,最早开会员时,是完全没有广告的。但后来,慢慢有了热剧推荐的贴片广告,在剧中还会插广告。平台一步步试探观众的承受边界,一步步压缩消费者的权益,还能实现商业牟利,屡试不爽。”
而另一个现实原因在于,就算消费者不舒服、不认可,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成本高、收益低。“好在我本人是律师,走司法途径轻车熟路,换成普通人肯定难以做到。”
当“超前点播”成往事
视频网站消费仍饱受诟病
经过与消费者群体历时两年的博弈,三大视频平台取消了超前点播,让无数视频网站消费者感到欣喜。此外,各视频网站的会员制度,在不同程度上让消费者颇有微词。譬如,视频网站会员在观看某些电影时,仍需要“单片付费”;而单独购买影片后,观众能从付款日算起的7天内观看,过期即失效;单独购买影片后无法享受最高清的版本,若想“畅享”最高清,还得购买该平台会员……
“会员收费和单独收费,本身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针对此问题,吴声威表示,当下的会员制度主要是会员权益存在一定的不清晰。“权益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比如开了会员可以免费看电影,但是有的电影却要另外付费。既然如此,开会员免费观影特权所对应的边界就无法确定,仍是平台单方面随心所欲决定。平台完全控制会员规则的制订和修改,想什么时候修改就什么时候修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据2021年6月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45.5%的用户在半年内为网络视频节目付费,付费习惯已逐渐养成。在庞大的消费群体背后,消费者的权益怎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成为网络视听行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大众因为各种原因,有时确实没办法、没时间和经济成本去维权。我认为,只要在日常消费过程中遇到不公之事,通过公共平台发表出来即可。因为总会有一些仗义执言的法律界人士,愿意站出来为大家维权。”吴声威表示,消费者愿意“发声”很有必要。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公益组织,比如消费者协会可以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维护大众消费者权益,这样不仅能省去大量的成本,还可以让众多消费者受益。
- ·暑运民航客运量不敌去年,成都超越京沪广成最热门出行城市
- ·工信部:特斯拉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
- ·Mysteel解读:规模化猪企话语权增加 合理对待下半年猪价
- ·高通正式收购以色列初创公司Cellwize
- ·电子身份证跨省跨地区通用有待普及
- ·上海地铁回应“9号线佘山站外早高峰客流拥挤”
- ·小红书起诉B站维权
-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齐聚保险行业,新能源车险保费下降可期?
- ·重庆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集中征收期延至2023年2月28日
- ·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增至近30%
- ·对话罗永浩:我希望做一个冷静版的项羽
- ·小米POCO F4价格曝光:骁龙870直屏加持 卖3100元
- ·腾讯控股:回购107万股,共耗资约3.51亿港元
- ·“16融创05”拟两年内完成兑付本金展期方案获通过
- ·昔日爆款基金“回本”路漫漫 明星牌失效引行业反思
- ·多家电商平台下架牛磺酸泡腾片
- ·盘中突然拉升,中字头股票涨疯了,中国联通涨11%
- ·万达电影累募187亿七年仅分红7亿 累亏59亿王健林对赌失败补偿31.6亿
- ·政策红利待进一步释放 业界预计6月份信贷将延续回升势头
- ·华润置地前5个月销售额813.5亿元,同比下跌35.5%
- ·北向资金净卖出8.42亿元 中国中免净卖出4.67亿元
- ·合肥区域免费核酸检测将调整:五天一轮初步考虑延至七天一轮
- ·中国天眼发现地外文明可疑信号,相关团队正进一步排查
- ·韩国自研火箭“世界”号推迟第二次发射时间
- ·重庆农商行被罚1285万元:掩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虚假
- ·众泰汽车“重建”拟定增60亿再塑品牌 近八成募资投新能源领域一季度亏损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