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三元正极材料公司去年业绩“预喜” 笃定高景气 行业积极扩产
本报记者 王 鹤
今年1月份以来,预喜、多家定高、元正、极材绩笃景气积极等先后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司去公告显示,年业上述业务涉及三元正极材料的行业上市公司,去年均实现了净利润大幅增长。扩产
“下游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增长,预喜给三元正极材料相关企业带来了饱满的多家定高订单。”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元正
多公司去年业绩预增
振华新材发布的极材绩笃景气积极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司去净利润12.2亿元至13亿元,同比增加195.70%至215.09%。年业
对于业绩增长,行业振华新材表示,报告期内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此外,公司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效果显著。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推广应用进展顺利,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同振华新材一样,容百科技、长远锂科、当升科技也预计2022年赚得“盆满钵溢”。
容百科技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亿元至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09亿元至4.89亿元,同比增长44.89%至53.67%。公告介绍,其业绩变动一方面受益于下游电池企业需求旺盛,欧美主流车企加快高能量密度车型的推出,2022年公司NCM811等高镍正极材料出货同比增长约70%;另一方面,公司持续通过工艺进步、供应链优化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长远锂科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达14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99.82%至128.36%;当升科技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达22亿元至23亿元,同比增长101.65%至110.82%。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正极材料市场供不应求,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迅猛,使得正极材料厂商处于卖方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利润也就普遍较高。”
除下游需求旺盛等因素外,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近两年来,正极材料的产品定价逐步转向以加工费模式为主,不管资源和原料涨价多少,正极企业的加工费都是稳定的。”
高景气度或将延续
在下游市场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景气度或将延续。
张孝荣告诉记者,“2023年动力电池需求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叠加储能市场对锂电池需求扩大,三元正极材料产业还会继续上行。”
据此前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估算,电池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1250GWh,估算将较2022年的490GWh(预估出货量)增长155%。其中,2023年、2024年、2025年的出货量同比增幅有望分别达到73%、19%、24%。
墨柯认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具有存量博弈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售需要发力快充、智能化,而这些都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预计三元电池会重新受到关注,装机占比会回升至40%以上。”
不少三元正极材料厂商正加速扩产,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022年11月份,振华新材募资45亿元用于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将新增公司10万吨/年高镍(镍8系、镍9系)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并兼容中镍(镍5系)、中高镍(镍6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
另据长远锂科2023年1月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及在建项目一共包括1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及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其还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正极材料订单也将增加,公司未来将积极进行产能扩张以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 ·对冲基金削减风险敞口 押注美股反弹为熊市陷阱
- ·工行行长廖林:推进“三个落实” 助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 ·小米集团:一季度实现收入733.52亿元,同比下滑14.3%
- ·上海864家金融机构“白名单”出炉!部分银行网点恢复线下营业:员工24小时驻守 保险、信托也在复工复产路上
- ·经济衰退趋势加剧 英国11月综合PMI仍接近21个月新低
- ·美股大跌,市场终于感受到“衰退风险”了?
- ·5月20日南方鹏华等基金大咖说:震荡市场下的“同业存单”基金你真的了解吗?震荡市下投资 怎样求稳又求胜?
- ·股价连跌着急了!特斯拉 “最牛散户”呼吁:应立即宣布巨额回购计划
- ·星星科技虚增营业收入近50亿,多名责任人拟被终身市场禁入,投资者挽损征集中
- ·美媒:美国加密货币交易者每年逃税金额或达500亿美元
- ·手机出货量下滑超四成:主流厂商纷纷砍单 供应链投向智能汽车怀抱?
- ·李罗力:深圳对中国价格改革的贡献远超莫干山
- ·美联储首席经济学家: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或加剧金融稳定性风险
- ·北京封管控区实行“10+4”管理政策 封控区封控10天后降为管控区
-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业绩承压 半数公司已摘牌离场
- ·人保投控原党委委员苏新发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