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利考研人”一时挫折不意味人生从此定型
黄慧
近日,失利生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考研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挫折此定数据,2023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474万人,不意再创历史新高。味人2020年至2022年,失利生考研报录比由33%降至25%。考研这意味着,挫折此定考研大军中能够成功“上岸”的不意队伍其实很小,当这扇门被关上之后,味人“失败”的失利生大多数人都要寻找新的方向。
考研作为一盏“希望之灯”,考研承载着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挫折此定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逐渐过渡到普及化阶段,不意不少岗位对求职者的味人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事实上,考研学生数量的增加,与企业的招聘要求也有很大的关系,就业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面对数不胜数的应聘者和有限的岗位需求,只能从中择优录取,偏向于学历更高的毕业生。
这就导致很多原本没有考研打算的学生也无奈加入,因为如果有了更高的学历,找工作时就会有更多的优势,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考研失利的“后果”,一些学生考研失利后纷纷表示: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却仍然找不到好工作,太心酸。
考研既是在和别人比拼,也是在和自己较量。考研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初试成绩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弦。尽管还有复试等环节,不过只有在初试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有更大的概率成功“上岸”。只不过,我们在祝贺祝福部分胜出者的同时,也要关注关心那些被淘汰的“失利考研人”。
不论是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抑或是给自己一段“缓冲期”,考研失利并不意味着人生黯淡无光。人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旷野,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轨道。即便考研失利,也不意味着人生从此被定型。考生不妨转变心态,把考研失利作为一个难得的重新发现和审视自我的契机。在这个空当,可以重整旗鼓,为奔向人生下一次旅程做好准备。
考研不是独木桥,价值实现的道路还有很多。如果确实对某一个学科专业感兴趣、渴望继续深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在现实中,本科毕业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再考研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见,真有志于学,不必过度在意一时得失。反之,如果考研的动机本来就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考研失利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清醒剂”。说到底,考研失利是一面镜子,有助于让人们更加清晰地听懂内心的声音。
供求关系的失衡,让“失利考研人”成为大多数;我们不能只看见一部分成功者,却忽略和漠视大多数的失利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见证了评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心态的进步。哪怕没有成功,那些竭尽全力学习和工作、尽己所能生活的人们,也同样值得尊重和体谅。一时的失意者并非永远的失意者,在此处失败并不代表在彼处也失败。那些在考研初试中败北的考生,也被赋予了发光发亮的可能。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成功没有固定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不管换不换赛道,“失利考研人”都有可能到达胜利的终点。对于考研人而言,不因失利而气馁、颓废,而是愈挫愈勇,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及时出台措施帮助因考研而错过招聘黄金期的大学生就业,给予必要的心理纾解;对于公众来说,多一分理解与宽容,给“失利考研人”以善意和温暖。一个尊重和善待失意者的社会,不仅更有人情味,也会更有希望与活力。
(责任编辑:综合)
- 卡塔尔斥巨资办世界杯,迪拜或成大“赢家”?!背后的经济账,算明白了→
- 九价HPV疫苗扩龄,专家不建议盲目等苗、重复接种
- 早盘:美股继续下滑 科技股跌幅领先
- 中国银行信用卡上半年消费额7288.69亿元 同比下滑6.40%
- 广州法院引用“绿色原则”判决涉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案
- 电煤供应紧缺价格高企,下游电厂承压几何
- 全国高中风险区1867+1471个,一图速览
- 业绩承压 美吉姆如何借利好政策再出发
- 上汽通用700亿砸向新技术,欲扭转合资品牌电动车颓势
-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 透过半年报 数字人民币2.0层、2.5层银行机构有何新动态?
- 可斯贝莉再获融资,它想做面包界的“华莱士”
- 马克龙宴请欧企高管:别去美国,留下来吧
- 信达啃硬骨头:左手许家印,右手郭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