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普及月 | 为老年人看紧钱袋子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金融紧钱不管再怎么忙,知识都要常回家看看,普及陪他/她们吃个晚饭,老年跟他/她们聊聊家长里短,金融紧钱顺道提醒老人诈骗手法日新月异,知识但万变不离其宗,普及需要牢记以下原则:“转账汇款要核实、老年健康保健要理智、金融紧钱天上不会掉馅饼、知识不明对象不轻信”,普及为老年人看紧“钱袋子”。老年
一、金融紧钱电诈常见套路
(一)冒充亲友,知识汇钱救急。普及
老年人独居较多,缺乏子女陪伴,亲友来往不密切,犯罪分子冒充亲友、熟人诈骗,通过非法渠道获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老年人向犯罪嫌疑人汇款或转账。
(二)推销保健品,延年益寿。
老年人身体健康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容易迷信各类“养生”说法,犯罪分子通过各种嘘寒问暖方式,用“温情攻势”取得老人信任,谎称赠送老人高级健康体检,推荐“独家配方”保健品,夸大其效果,保证可以延年益寿、身体康健,忽悠老人购买或向指定账户汇钱。
(三)先免费领,诱其上当。
犯罪分子选择在小区门口设置摊点,通过发放免费的鸡蛋、面条和其他日用品等,吸引老年人加入微信群、QQ群,当老年人加入后,群里隔三差五发布广告,诱骗老年人上当。
(四)冒充公检法,调查唬人。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老年人电话,谎称老年人涉嫌洗钱、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打着帮助老年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二、广州农商银行温馨提示
(一)不要轻信不明对象及可疑信息。
老年人不要轻信犯罪分子编造的虚假身份,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及时和子女及亲人沟通,对所有涉及银行卡转账的事件保持警惕。
(二)不要轻信夸大的保健品功效。
老年人如需购买与保健品相关商品,要保存购买的相关单据,以便上当受骗后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查证。
(三)不要因贪小利而上当受骗。
老年人不要轻信未知来源的广告信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四)不要轻信公检法立案调查。
老年人应当通过向其所在单位打电话核实,确认其身份,切勿轻信冒充政府单位的相关人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做买卖依据。
- ·赞助世界杯金额过亿,但现代起亚在中国正退出主流视野
- ·科伦药业掉队研发人员锐减627人 50亿巨额市场费吞噬利润致增收不增利
- ·贵人鸟2.1亿出售物业难改颓势再亏损 3年关店过半林天福实控人地位难保
- ·启明创投,刚刚宣布募资32亿美元
-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6人死亡、2人失联,相关嫌犯已被控制
- ·再迎地方国资注资,衡水银行注册资本从28亿元增至88亿元
- ·种族差异大!美国黑人和白人拥有住房比例差创120年来最高纪录
- ·广州二手成交量跌至5年最低!业主降价卖房,购房者仍在持币观望
- ·增加救治资源是否意味将放开?优化防控20条措施问答
- ·泸州老窖宣布扩产!A股上市酒企年内累计豪掷超360亿,行业产量却在下滑,啥情况?
- ·比亚迪:目前尚无磷酸锰铁锂研发的有关信息
- ·中国车手周冠宇奥地利站完赛,排名第14
- ·关注人数近亿、数十万人召唤,特朗普依然矜持……
-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施工图”发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 ·参考消息:“修宪势力”再得势,警惕日本右倾化
- ·致敬!这些捐款数十万到上亿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