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沪市医疗器械公司三季报预喜 产销两旺带动业绩翻倍增长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多家带动截至10月12日,沪市已有17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业绩预告。医疗预喜业绩其中,器械、公司等6家沪市医疗器械公司三季报预告亮眼,季报提前透露了板块的产销景气程度。
10月12日,两旺万泰生物发布业绩预告,翻倍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约37.5亿元-39.5亿元,增长同比增长216%-232%;扣非净利润为36.5亿元-38.5亿元,多家带动同比增加216%-233%。沪市公司表示,医疗预喜业绩业绩增长主要因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继续保持产销两旺,器械收入及利润高速增长;同时公司新冠原料和检测试剂的公司收入及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据了解,万泰生物在创新疫苗研发领域已有深厚的科技积淀,多个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万泰生物及时研发出酶免、胶体金、化学发光、核酸等新冠病毒相关诊断试剂盒,并取得欧盟CE、美国FDA的EUA紧急授权、WHO的EUL紧急授权等境外出口产品认证。
来自科创板的华大智造、三季报预告也颇为硬气。华大智造预告称,结合行业上下游发展趋势以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公司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2.81亿元-34.41亿元,同比增长15.26%-20.88%;归母净利润约为18.93亿元-20.23亿元,同比增长311.8%-340.08%。
纳微科技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82.19%-90.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32.43%-41.56%。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分离纯化领域积累的产品性能优异、质量高度稳定、产能充足可靠及应用技术服务专业快速等核心竞争力,聚焦客户需求加快产品迭代创新,实现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色谱分析耗材、磁珠等产品线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整体来看,沪市共有58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沪主板15家、科创板43家。相关企业合计市值7929亿元,有21家企业市值超过百亿元,市场认可度较高。从细分行业看,沪市医疗器械企业以体外诊断和医疗耗材业务为主,分别为27家和21家,另有10家企业主要从事医疗设备制造业务。2022年上半年,沪市医疗器械企业经营业绩保持了良好增长,合计营收达到837亿元,同比平均增长52%;合计归母净利润229亿元,继续维持翻倍的增长速度。
(责任编辑:休闲)
- 各施神通 各地积极培育扶持企业上市 力度前所未有 政策遍地开花
- 紫金银行上半年营收增长乏力,股价8月初跌至历史新低
- 北京控股拟于10月27日派中期息每股0.5港元
- 三款国产CAR-T上半年成绩出炉,药明巨诺开具77张处方
- 三星3nm制程最早有望于2024年开始供应 客户包括英伟达、高通等
- 中青评论:刘畊宏就“燕窝销售争议”致歉,直播带货不妨多些“横向监督”
- 招商蛇口:广州招商与富力地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瑞银:予建设银行买入评级 目标价6.7港元
- 最屈辱的物企并购案
- 惠普(HPQ.US)盘前跌5.4% 第三财季营收逊市场预期
- 美官员又称中方对台海局势反应过度,赵立坚:颠倒黑白,中方不接受
- “喂饱世界”的印度小麦产量锐减,是否影响全球小麦供应格局?
- 工信部:1-10月信息通信行业运行平稳 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
-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必易微拓展BMS电池管理芯片 具备五大亮点优势